【编者按】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征程中,我校资产公司下属企业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墨,将高校科研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绘就了科技赋能的农业发展蓝图。
西农出版社积极搭建科研与产业的桥梁,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致富;聚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积极参与智库建设,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让西农智慧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成立于2002年,二十余年躬耕出版,以服务农业科教和“三农”发展为己任,专注打造“专、精、特、新”的涉农图书。从实用的农业种植手册到前沿的学术著作,从厚重的农史典籍到生动的科普读物,让优秀的农耕文明历史焕发时代生机,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区域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科研与知识传播的“摆渡者”
出版社始终以“质量立社、精品强社”为方针,立足学校学科建设与师生需求,打造出了“农”字出版品牌。自建社以来,累计编辑出版农、林、牧、草、水、土等本研教材和干部培训教材300多部,构建起完善的农林学科教材体系,为农业人才的理论学习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架构。
在教学科研方面,出版社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助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例如,其出版的《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特色教材,采用项目—模块—任务的形式,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广受读者好评,并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同时,通过出版学术著作,将学校的科研成果推向更广阔的受众群体。其中,在两届“陕版好书”评选中,3部科技类图书获得殊荣。《瑞阳瑞雪苹果高效生产技术》堪称果农的“致富密码”,手把手教你种出又脆又甜、个大饱满的新优品种苹果;《植物学家养成记:探索植物的奥秘》就像一场植物王国的奇幻之旅,带你钻进树叶的纹理,探秘花朵的基因;《高山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将“绿色”与“高效”完美结合,也让实验室的智慧在高山上肆意生长。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出版社与乡村振兴学院根据乡村学的知识体系、科研方向和乡村振兴各类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需求,联合策划了“乡村学系列教材和导读丛书”。该套丛书由通识类和专业技术类教材组成,共30余本,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为高质量完成系列教材的出版任务,出版社加强与乡村振兴学院和各位编者的联系,及时解决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精兵强将全力做好教材出版的各项工作,力争将其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彰显出版品牌的特色系列教材。其中,《畜禽养殖技术》《蔬菜生产实用技术》两部乡村学教材已正式出版发行。
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拓新者”
出版社精准对接地方需求,针对不同旱区的特色农业产业,策划并出版了一系列实用技术书籍。例如《陇东旱地饲草高效实用生产技术》《新疆棉花水肥药一体化超高产栽培模式》《黄土高原区糜子/绿豆间作产效协同提升原理及技术》等书,分享了旱区特色植物栽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旱作农业向绿色高效转型,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践力量。
在“十四五”期间,出版社围绕“三农”问题,策划出版了诸如《长青植物》《畜禽生产技术》《蔬菜生产实用技术》等“三农”系列图书80余种,深受农民读者欢迎。
对农民而言,一本能看懂的书,就是好书。出版社则架起了科学家与土地守护者的桥梁,让农业科研成果走出学术象牙塔,变成田间好用的真本事,帮助农民解决棘手难题。
多年来,出版社累计出版各类农业科技图书1200余种,内容广泛涵盖粮油、蔬菜、果树、经济林、畜禽等多个领域,为农业从业者以及广大农业爱好者提供了实用的知识指南。
其中,仅苹果种植领域就出版了30余种专业图书,全面覆盖了陕北、渭北、陇东、陇西等地的苹果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矮化栽培技术以及销售行为研究等多个领域。
《渭北旱塬苹果高质量发展300问》入选“2024典赞·科普三秦”年度科普作品,详细解答了苹果种植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从果园规划、品种选择、苗木繁育,到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书中都给予了详尽的指导。果农们可以依据书中的技术要点,有效提升苹果的产量与品质,实现苹果产业的增产增效。
近两年来,出版社积极拓展合作版图,与新疆、甘肃、青海以及省内榆林、延安、汉中、安康等地的科教单位携手共进,达成40余部图书合作意向。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与教务处、新农院、国际处、人文学院研讨达成“实验教材”“南疆现代农业技术”“‘丝绸之路’农业技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多部系列图书的出版计划。
此外,出版社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陕西、新疆等地的中小学、高校及乡村捐赠图书近万册,让学术著作从书架走向大众,用知识的力量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
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守护者”
依托学校90余年来在古农学研究领域的深厚基础和传承创新,近年来,出版社重点开展古农书校注以及农业史研究成果等出版工作。从“专业”到“传承”,出版社担当起历史“译者”角色,已累计出版古农学研究专著30余部,为学术界提供了系统的农业文明研究资料。
“古农书校丛”特色出版项目通过系统整理历代冷门农业典籍,让诸如《司牧安骥集》《知本提纲》《历代劝农事略》等古籍重现生机,探寻中华农耕文明的永恒智慧,力求还原传统农业社会的完整图景。其中,《司牧安骥集校释》以国家图书馆藏的万历新刊八卷本为底本,进行了全面校释,校勘还原其文本,正是解码华夏文明动物与人共事共生的智慧钥匙。对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中兽医学,乃至促进我国动物健康养殖以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樊志民教授领衔编著的《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是出版社在农史领域的重点出版图书项目。该著作以地域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域史与编年史的视角展开。读者翻阅全书犹如打开了一轴由远及近的中国农史画卷。全书图文并茂,装帧设计精美,一改通史类图书的枯燥和刻板,通俗生动却又不失科学严谨,极具可读性,对当代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这些传统农业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遗产,而是与当代农业发展紧密相连的资源。如古代生态农业模式和土壤改良方法,经现代科学解读后,正为有机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征程中,出版社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专业特色,出版了《秦岭鸟类原色图鉴》《定边植物图鉴》《中国元宝枫与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生态类精品图书,为生态保护实践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持。其中,《秦岭鸟类原色图鉴》是一部全面记录秦岭地区鸟类资源的专著,共记录秦岭地区19目73科247属591种鸟类,包含有1200余幅实体生态照片,对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及中国特有种和常见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状况等进行了重点介绍。唤起人们对自然保护的关注与热爱,从而推动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如今,出版社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十五五”规划的崭新机遇。积极探索纸数融合的新模式,打造多媒体融合的知识服务新生态,提升农业知识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效率,出版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双效”图书,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和区域发展贡献“西农出版”力量。
杨凌农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Longkind Holdings Co. ,Ltd,Yangling,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电 话:029—87091271 传 真:029—87091272 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大道种业国际大厦14层
网站负责人:薛新科 网管员: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