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校企体制改革的主战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最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各自的业务岗位上默默耕耘,以脚踏实地的作风、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团结奋进、守正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奋斗在一线】系列人物专题报道,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走近他们的不凡人生,感受西农资产人那份执着专注、勤勉务实、励精笃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阅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在与一位作者对话。书籍的诞生过程中,除了作者的笔触,还有一群人在幕后默默付出,肩负着将智慧的火种传递给每一位读者的重任,这就是编辑。他们不仅是图书内容的守护者,也是连接作者、读者和出版社的桥梁。
丁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主任。58岁的他,用自己多年的编辑生涯,诠释了一位出版人的热爱与坚守。
从管理到编辑,十年沉淀所换来的勇气
20年前,丁辉就已经正式踏入了出版行业的大门。起初,他一直从事出版管理,主要负责图书市场调研和营销推广等工作。10年的沉淀,让丁辉对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市场定位以及受众偏好有了明确的画像,这也为他后来转型为编辑作了充足的铺垫。
2015年下半年,丁辉转入了编辑技术岗位,并于2016年正式进入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
从管理转到技术岗,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全新的工作内容和量化考核的硬指标,给丁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既然已经做了选择,便只有破釜沉舟,迎难而上。在工作上,一方面,他注重提升自身编辑业务素养,不断学习编辑基础知识和编辑加工技能;另一方面,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出版管理经验,主动联系作者、积极策划选题。经过近半年的坚持与努力,他便适应了编辑岗位的工作。尤其是当编辑的图书得到了作者的表扬和读者的认可时,在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出版社增加了社会效益评价的分值时,那些数不清的时刻让他深深体会到了编辑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至今,他已编辑出版了172种图书。书中精品迭出、硕果累累,一字一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其中,《园林规划设计》获得了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植物学家养成记:探索植物的奥秘》入选首届陕版好书科技类名录;《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植物学(第二版)》《农产品市场营销实务》等先后获得了陕西省优秀教材奖。
一名优秀的编辑应该是一个“杂家”
似乎在大多数人眼中,编辑就像出版界的“扫地僧”,他们受制于作者笔触的想象空间,仅仅能够做一些表面上的“缝缝补补”工作,单一又枯燥。
但在丁辉眼中,编辑和作家一样,这份工作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带给人无限的满足感。“美味的佳肴之所以诱人,不仅要依靠食材,更是有厨师老道的烹饪火候和高超的厨艺技巧,才使得丰富的食材变成佳肴。编辑的工作亦是如此。”丁辉说到。
当你阅读时,是否好奇过:一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从这位编辑人的口中,我们了解到,编辑在选题策划方面的专业度以及热情开启了他们与一本好书之间独特的缘分。接下来,就需要进一步对书稿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再加工与再创作,满足市场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历经选题策划、书稿加工和图书宣传推广等一系列的工序,一本好书才得以问世。
而编辑加工并非是单线程的工作,常常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书稿。当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提升工作效率时,丁辉说,“一定要学会‘舍得’”。他通常会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好次序,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实行一书一案。协调好审校、排版、校对之间的关系,抓住时间节点,进行不同书稿间的无缝衔接,从而有序地调度好在编书稿,确保每本书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一名优秀的编辑或许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他一定是个“杂家”。不断扩展自身知识的外延和疆域,从而自由地穿梭在文字之间,这一点,丁辉作了最好的诠释。
数字出版,是挑战也是机遇
随着数字传媒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铁、公交上到处都是“低头一族”,碎片化阅读成为了快节奏生活里的调味品,鲜有人能够沉下心来去悉心品味一本纸质读物。即便是曾经一些知名的实体书店也不堪重负,逐步走向了落寞。
“传统出版行业确实面临了不小的挑战,这一点从全国各家出版社纸质图书销售下降的趋势中可见一斑。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普及,传统出版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丁辉的确亲身感受到了这一股冲击,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讯号,“AI+出版”并非不是一种完美的结合。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主动迎接新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积极探索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有机融合的切入点,适应新业态的发展变化,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丁辉特别提到了出版社数字出版部的那一群年轻人,他们积极探索数字化产品开发项目,建立了“西北农林科技教育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向广大涉农科技工作者及农民朋友提供电子资料文献,让知识与文化触手可及。目前,平台共有948册电子书籍、144098条知识数据、6080篇专业论文、7673幅图片以及2个专业数据库,持续免费开放使用。
因此,丁辉希望更多新一代的出版人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地拥抱新理念、新技术,主动融入数字变革的浪潮,把数字智能技术作为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效率的有力工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他始终坚信,AI或许可以替代出版人的一部分工作,但精神产品的优劣毕竟是人类思想活动的结果,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温度的作品只能靠人类去完成。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趋势,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位编辑的传承与忠告
在谈到给有志从事出版行业的大学生一些建议时,他充满了期许,并多次提到了一个词——工匠精神。在丁辉眼中,编辑就像是一位匠人,而书本便是需要精雕细琢、历经千凿万磨的手工艺品。
在当下这个时代,他鼓励大家去成为一名复合型编辑,将文案编辑和策划编辑、传统编辑和数字编辑的能力集于一身。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便是要不断加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锻炼。同时,作为文化传播者,一定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方面的学习,提高政治辨别力和业务驾驭能力,把好书稿的“政治关”。
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丁辉对于出版工作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如今,他仍旧保持着一种工作习惯,那就是“先干起来,机会也许就在其中;坐等不干,将永远不会有机会。”
丁辉的编辑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一群人的缩影。在西农图书出版的方队矩阵中,还有很多像丁辉一样的年轻创新者,他们在变革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正是有了这一群出版幕后工作者的默默耕耘,“西农出版”的名片才更加独具魅力、璀璨夺目。
此刻,他们正在伏案工作、掩卷沉思,用一字一句为繁荣国家的出版事业书写着不凡华章。
杨凌农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Longkind Holdings Co. ,Ltd,Yangling,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电 话:029—87091271 传 真:029—87091272 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大道种业国际大厦14层
网站负责人:薛新科 网管员:杨舒影